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工作总结
西建大党(2010)7号
2009年是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一年来,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主线,继续坚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求生存,狠抓学科建设上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求效益,深化体制改革促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以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为统领,以人才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南校区建设为重点,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顺利完成了校级行政领导班子换届,成功召开了十次党代会,隆重成立了陕西省循环经济技术院,获得一大批重大成果和奖励,有效防控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使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整体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主线,狠抓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1.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有效提高了党员干部的能力
按照上级的部署,2009年3月至9月,学校在全校开展了为期六个月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20个分党委(党总支),285个党支部,6480名党员,194名处级以上干部参加了本次活动。校党委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以“凝炼专业特色、强化学科优势、深化大学治理、谋求快速发展”为载体,组织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和“我为建大科学发展献计策”活动,组织召开了“查找突出问题,共谋科学发展”系列专题座谈会,征集并梳理了6大类43条建议和意见,并最终形成了《文件汇编》、《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汇编》、《整改落实方案汇编》和《整改总结汇编》等材料。目前,各项整改落实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通过学习实践,校党委将科学发展观有效转化为了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学校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和保障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学校领导班子紧跟社会发展要求和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在谋发展、促和谐方面不断加强学习,深入工作实践,有力提高了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驾驭全局工作的能力。
2.顺利完成了校级行政班子换届,成功召开了校第十次党代会
建设一个团结、和谐、强有力的校级领导班子,是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2009年5月,在省委组织部和省委教育工委的领导下,学校顺利完成了校级行政领导班子换届工作。通过换届,校级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经过近半年的紧张筹备,2009年12月29日至30日,学校成功召开了校第十次党代会。大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学校实际,实事求是地总结、回顾了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各项工作,积极思考和谋划学校“十二五”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动员了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解放思想,为学校制定了“建设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校党委委员和校纪委委员。新一届校级两委委员的产生,为学校下一步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3.不断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一年来,在保证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情况下,学校顺利完成了到届分党委(党总支)、院(系)行政领导班子的换届工作,并对调整后的部分机构及时成立了新的分党委(党总支)。在干部任用中,学校认真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严格遵循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全年共提任处级干部4人,调配处级干部5人,对试用期满的5名处级干部经过考察后正式任职。学校不断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和发展工作,全年共培训师生入党积极分子3326人次,发展党员1857人。通过党的建设工作,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有力激发了师生员工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09年,学校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为契机,高举旗帜,围绕中心,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组织各级党组织、全校党员干部,及广大师生员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学校以校报、广播、电视、网络、橱窗等有效载体,开展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全校师生员工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切实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学校的中心工作上,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学校的建设发展当中。
2009年,为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按照上级要求,单独设立了直属学校领导的二级教学研究机构,并在政策和经费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积极推进制度建设,切实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不断推进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效能,努力实现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有力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学校强化了“一岗双责”,坚持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制度,不断教育、规范、监督党政干部廉洁从政。校纪委对所有新任处级干部进行了任前廉政谈话,签订廉政承诺书,各分纪委也分别与新聘任科级干部实施了任前廉政谈话,前移了监督关口,强化了防范意识。2009年,校党委、校纪委先后多次召开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等主题会议,在领导干部中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警示教育,对容易产生问题的部位和环节进行重点预警,进一步促进了全校党风廉政建设。全年对54人做出廉政鉴定,处级干部任前廉政谈话4人次,处理各类信访举报12件。对反应出来的问题,校纪委都及时研究,及时核实,及时处理。2009年,监察处参与基建工程、物资设备、图书期刊、医疗器械、教材等招标、采购监督工作200多项,严格执行程序,促进各项工作健康开展,同时,对“小金库”和“工程领域突出问题”开展了专项治理。
5.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民主政治方面,校党委坚持校级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院(系)制度,不断完善学校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代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体制。领导和支持工会、共青团、教代会按照各自章程独立开展工作。积极强化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思想,不断完善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坚持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委常委会向全委(扩大)会述职制度、党政工研讨会制度、教代会制度和校务公开制度,坚持把学校的重要工作及时向师生员工公开,主动征询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高度重视党的统战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侨联的作用,坚持重大决策听取民主党派、侨联的意见。2009年,我校侨联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校侨联被中国侨联评为“全国侨联系统先进基层组织”,校民盟委员会被民盟中央评为“全国民盟先进基层组织”。
6. 认真做好稳定安全工作,确保了学校安全稳定
稳定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学校充分认识到稳定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求各级组织和干部从思想上牢牢绷紧稳定安全这根弦,始终把稳定安全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从基础工作抓起,从建立机制抓起,从教育管理入手,坚持综合治理,确保校园稳定安全。
一年来,学校牢固树立了“稳定安全压倒一切”的思想,坚持综合治理,预防为主的工作思路,完善了各种应急预案及人防、物防、技防等安全预防和处置体系,提高了应急事件处理能力,维护了校园的稳定安全,保持了良好的教学、生活秩序。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庆典、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等工作中,学校稳定安全办公室和各重点要害部位均坚持了24小时值班制和领导带班制,强化制度管理,坚持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层层落实目标责任,保证了学校的稳定安全,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营造了稳定和谐的氛围。
二、科学发展谋全局,集中精力抓大事,力促各项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7. 深入实施教育教学质量工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一年来,学校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凝练和增强专业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善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坚持强化知识、素质、能力并重的育人特色,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培养质量。2009年,学校共获准国家级和省级质量工作项目20项,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6门。获准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在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2009年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的评选中,我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实现学校在此项工作中的历史性突破。2009年,我校大学生连续第四次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学生特等奖,大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在省属非“211”学校中居第一,成功申报了“戏剧影视文学”、“会展艺术与技术”和“文化产业管理”等三个新专业,恢复了“总图设计与工业运输”专业,获准了“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30项。同时,学校积极探索图书文献资源服务的新模式,不断加强图书馆的日常管理、文献资源建设、读者服务与教育工作,以及图书资源的网络化建设工作,有效提高了图书馆为教学中心工作服务的职能。
2009年,研究生培养机制取得重大突破,确立了创新性工程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完善了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创新了入学教育方式,有力加强了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严格控制了培养中的关键点,有效提高了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切实发挥了学生和导师的积极性,突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善落实了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全年录取各类研究生189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37人,硕士研究生1573人,在职专业学位硕士生185人,新增硕士导师55人,学校荣获“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教育先进单位”称号,7人被评为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教育先进个人。另外,经教育部批准,自2010年起学校成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招生单位,这是我校首次获得国家研究生招生专项计划。这对提高我校社会声誉和知名度,促使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向特定领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8. 多项举措并举,深入推进了人才队伍与学科建设工作
2009年,学校继续加强人事制度建设,相继出台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十二五”师资建设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工程实践管理与考核工作的意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后工作“十一五”规划》等文件,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继续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坚持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深入推进了中青年教师赴境外盯课程、盯课题培养,以及骨干教师、管理人员赴大中型企业单位盯岗、挂职锻炼等培养环节,促进了教师的全面发展。全年累计派出134名教师赴大中型企业、设计院、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工程实践锻炼;选派24名教师赴英国里丁大学进行了综合语言技能教学培训;选派10名青年教师赴国内知名高校访问学习;继续加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管理。顺利完成了全年各系列职称评审工作,其中,13人通过正高级、40人通过副高级、108人通过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两个学科被批准设立“三秦学者”岗位,1人被中组部、中宣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联合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全国共50人),是陕西省此次唯一获此殊荣的个人,1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人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2人入选“百人计划”,1人荣获“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称号,4人荣获“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建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2009年的院士增选中,我校78级校友侯立安光荣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学校培养成长的第三位院士。
2009年,学校继续坚持“狠抓学科建设上水平”的思路,不断强化学科优势,突出学科特色,注重学科内涵建设,强化建设过程管理,立足校内重点学科,进一步做好中省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不断加强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建设发展,努力构建结构合理的学科建设格局。一年来,我校共获得中省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5项,获准建设经费1500万元,获准陕西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建设项目4个,获准建设经费50万元。为进一步强化学科专业优势,突出特色,2009年,学校对原人文学院的四个专业进行了调整,将“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公共事业管理”两个经管类专业调整到管理学院,将“汉语言文学”和“法学”专业与原外语系的“英语”专业和“对外汉语”专业进行整合,新成立了文学院。通过调整,进一步理顺了学科关系,构建了专业链群,为学校学科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9. 科技与产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2009年,学校科技工作紧紧围绕行业及地方需求,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设科技平台、组建科研团队、承担大项目、培养大成果为重点,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学校实现科技合同额22651.29万元,较上年增长23.9%。三大检索收录论文数399篇,较上年增长53.5%。专利申请165项,较上年增长58.7%。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7项,较上年增长92.9%。陕西省依托我校组建了陕西循环经济工程技术院,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和陕西省省长袁纯清出席揭牌仪式,并做了重要讲话。“西北城镇水资源再生利用与水质安全保障”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的团队。“西部建筑环境与能耗控制理论研究”团队获准建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团队。学校参与完成的“现代钢结构稳定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和“三高地区军队营房修建技术研究”两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参与设计的“太钢新建150万吨不锈钢工程”、“宝钢工程”、“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工程”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主持设计的汉阳陵博物馆、贾平凹文学艺术馆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建筑创作大奖”,是全国获此奖最多的高校之一。学校荣获了“中国技术市场协会第四届金桥奖先进单位”。另外,学校承担的陕西省地震灾区中小学抗震校舍建设示范工程及一批灾后恢复重建建设项目相继完成。
2009年,按照“土建类产业创品牌,其它产业上规模”的发展思路,校办产业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产业发展与学校学科建设相结合的道路,大力发展土建类产业,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升级和自主知识产权建设,各项经济指标与上年基本持平,上交学校利润大幅增加。一年来,建大科教产业公司发展势头良好,业已发展成为集教育投资、工业项目、房地产开发于一体,采用集团化管理模式运营的公司。华清学院已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规模超万人的独立学院。校办产业(含西安建大科教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8.5亿元。
10. 进一步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和招生就业等工作
2009年,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大力开展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以主题教育活动、新生入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文化艺术教育等多种途径为载体,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扎实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坚持“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强化教育、服务与管理相结合,通过狠抓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深化“争先创优”的过程管理等手段,不断强化学生的日常管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保证。一年来,学校认真落实困难生资助政策,积极争取社会资助和企业在我校设立奖助学金,新增“八钢”和“二十冶”两项奖学金,全年共发放各类奖(助)学金和临时困难补助1163.5万元。另外,学校还通过“爱心家教”等活动,努力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感恩意识。
在招生工作中,2009年学校共录取本科生5538人,其中华清学院录取本科生3111人,录取各类研究生1895人。经多方努力,在陕西录取的全部专业升为一批本科录取。至此,我校所有本科专业除上海外,在全国其他省市均实现重点批次的录取。同时,华清学院全国一志愿率录取率达到98.2%,生源质量在陕西三本院校中名列前茅。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学校坚持就业工作“四化”方针,通过精心培育就业市场,积极探索就业合作新模式,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深入开展,使得就业率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2009年,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为95.12%,在教育部举办的第二次评选中(仅评选过两次),学校再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11. 大学文化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一年来,围绕孕育高品位大学文化和建设高水平大学,学校聘请了王蒙等文学大师担任兼职教授;举办了高水平学术讲座近200场;围绕校史馆、建筑广场、贾平凹文学艺术馆、材料与矿物标本陈列馆、中国音乐史博物馆、物理现象演示馆等文化场馆,举办高层次文化活动30余次;学校进一步规范了包括校训、校风、校徽、校旗等在内的形象标识;大学生艺术团举办校内外高水平演出10余场;学生社团生机勃勃,《馨火》等学生刊物异彩纷呈;文体活动令人欢欣鼓舞,我校一名本科生在全国第十一届全运会上获得了一枚银牌,实现了学校田径项目的历史性突破。
2009年,在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我校荣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6项,学校再次荣获优秀组织奖;在陕西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我校获一等奖16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29项,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和精神风貌奖;在第七届西安高新“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荣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在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取得了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的佳绩;在第四届“知识产权杯”陕西省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中,我校荣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2项;在2009年陕西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评选表彰中,我校4支服务队获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志愿服务队称号,4人荣获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学校再次被评为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12. 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2009年,学校继续加快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步伐,先后与英国女王大学、美国北阿拉巴马大学、美国西卡罗莱纳大学,以及法国波尔多景观建筑学院等4所学校签署校际合作协议,与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日本大学理工学部、挪威阿克苏斯大学、挪威科技大学等大学开展了校际间交流。学校全年共派出15批36名教师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接待国外来访学者、教授、学生17批次105人。学校成功举办了东北亚大学文化论坛。
学校继续以人才学院为依托,举办了中冶集团第七期高级管理干部培训班、酒钢集团首期企业经营管理干部培训班,培训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近百名。举办了中央和国家机关中青年领导干部赴美国外语培训班、陕西省县(市)领导干部县域城镇化发展专题培训班、陕西省重点镇领导县域城镇化发展专题培训班,有效提升了学校服务社会、开放办学的能力和水平。此外,学校成功召开了第二届三次校董校友会议,有力加强了与校董单位、校友之间的交流,密切了联系,深化和拓展了合作空间。
13. 注重协调发展,南校区建设规划日臻完善
三个校区协调发展,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是我校近几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2009年,校本部研究生公寓工程按期交付使用,极大改善了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条件。东校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保障了万余名学生的学习、生活。南校区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个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是一种全新教育理念的探索和实践。一年来,按照“书院-学院-学科”制的教育理念,经多次论证后,南校区的总体规划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建设规划更趋完善。在南校区建设中,将力求实现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与现代西方高等教育模式的交相融合,力求实现与秦岭山水自然景观和草堂悠久文化的有机融合。
14. 加强综合治理,构建和谐校园
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后勤服务以及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反映学校发展建设状况及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窗口。学校坚持贯彻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方针,不断强化为师生员工服务的意识,强化主人翁意识,坚持全方位的监督、监控和综合治理工作。全年开展了包括土建、装修、设备设施更新、住宅楼道粉刷,及水、电管网改造在内的立项工程维修35个,总造价239万。2009年,在各方的大力协同下,学校克服困难,加班加点,如期加入市政热力管网,按时完成了热力站的供暖安装,顺利实现了供暖方式由自备燃煤锅炉到市政热力供暖的转变。在节约型校园建设中,全年共申请到专项资金550万,有力弥补了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
一年来,学校后勤饮食部门,克服物价普遍上涨的困难,确保食堂饭菜质量和价格稳定,为维护校园稳定安全、服务中心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中,校医院、总务、后勤部门坚守第一线,不辞辛劳,圆满地完成了学校各项后勤保障任务。全年学校没有出现影响工作大局的安全责任事故,为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稳定和谐的育人氛围。学校不断加强基础教育,中、小、幼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全年获得各种奖励140项。其中,附中获得了国家级和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国家级“心理健康团体辅导示范学校”,附小第五次荣获碑林区“教学质量评估成绩优异学校”,幼儿园在陕西省学校发展水平316工程督导评估中获优秀成绩。
与此同时,学校十分关心教职工生活,积极推进住房货币化改革,加紧筹建教工食堂,不断改善教职工待遇、工作环境和条件。在努力解决教职工津贴待遇,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还特别注意关心生活有困难的教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经常慰问、关心他们,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做到了经常化、制度化。
15.积极筹措办学经费,资金使用效益逐步提高
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我校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2009年,学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多渠道、全方位筹措办学经费,千方百计地争取国家各部门的教育经费支持。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学校一方面坚持财务支出适度从紧的政策,量入为出、开源节流,另一方面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加大投入力度,2009年学校总支出较上年增长12.32%。
为规范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学校严格执行审计监管制度。全年共完成审计项目55项,其中:完成基建、修缮审计项目46项,审计总金额5989.28万元;完成经济责任审计及其它项目审计9项,审计总金额2129万元,提出审计建议15条。
2009年,学校各级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众志成城,自强不息,共克时艰,谋求发展,为学校的各项工作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取得累累硕果,使学校的各项事业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面对成绩,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问题和不足,如缺少高层次优秀人才,校内管理体制和机制还需进一步优化,管理精细化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活力还不够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发挥等等,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我校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目标迈进的步伐。这些都需要各级党组织和每一位教职工付出艰苦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在新的一年里,全体教职员工应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发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建大精神,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步伐,推动学校整体工作科学发展而努力奋斗!
中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委员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