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
编辑: 发表时间:[2017-06-20] 阅读:1380次
| |||||
1、实验中心定位 依据我校环境类专业是从传统土木工程学科中的卫生工程专业发展而来的历史,具有较好的工程学基础和历史传承,高水平的科研条件、学科平台和优良的教学资源,结合现代环境类专业的内涵和发展趋势,以及环境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实验教学中心定位为培养具有高素质、强实践、重创新的新型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和试验教学示范中心。 2、实验教学规划 (1)实验教学内容,结合现代工程教育的理念,引进国外实验教学的成果,加强工程训练。 3、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加强专业基础实验的教学能力,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整合实验项目和内容,优化教学资源;通过专业实验教学促进科研,科研能力的提高带动实验教学;强化经典教学实验,厚基础;开拓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上水平。 4、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1)专业基础实验进一步整合,将四个专业的专业基础实验,包括分析化学、水质分析化学、环境工程微生物、水处理微生物学、流体力学及传热学、工程热力学等环境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试验,进一步地整合,优化中心资源,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2)专业实验内容进一步优化,按照环境类大学科的思路、内涵对专业教学实验内容进一步地整合,形成水环境(主要包括饮用水处理、 污水处理、水环境修复等)、大气环境(主要包括微粒控制、气态污染物控制、温室效应气体控制等)以及建筑环境(主要包括室内环境质量控制、空气调节等)三个实验模块,提高专业实验教学效率和水平; (3)特色内容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强化现有的创新性实验,从实验内容、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进行强化,尤其是结合我国西部环境现状,强化专业实践教学,进一步突出专业特色; (4)教学实验与科研的融合,依托学院的学科和科研平台,通过实验教学指导教师承担的高水平国家级重大项目,吸纳和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接触本专业的学科前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5)实验教学手段和管理体制的创新,提高现有实验技术、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实验技术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使水环境、大气环境、建筑环境三个专业实验室试验设备的在线自动数据采集和控制水平达到50%以上;教学手段方面,实现全部实验教学资源网络化,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软件化,实验报告的提交电子化,实验室管理信息化。 |
|||||
|
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