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新闻网讯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实验教学队伍整体育人水平,有力推动实验教学课程思政建设,5月30日,学校邀请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国家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机械制造技术”负责人、西安理工大学原副校长李言教授在雁塔校区工科楼三楼会议室作“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探索与实践-以《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为例”专题讲座。学校全体实验技术人员、实验室相关管理人员110余人参会,会议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尹洪峰主持。
李言教授结合多年的个人教学经历和实践经验,从课程思政的概念、机械制造技术课程重塑、课程思政融合案例三个方面对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探索和实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通过在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达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效果。他强调“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和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报告中,李言教授以《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为例,从重构教学体系、课程内容梳理、课程内容重塑、实验实践教学的新使命、非技术能力培养、“课程思政”融入方法及“课程思政”示范课申报要求七个方面对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详细解读。同时,李言教授结合课程思政融合案例,从“不忘初心、迎难而上,努力攻克制造技术卡脖子问题”“不畏浮云遮望眼,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加工现象背后的因素”“打破思维惯性藩篱,逆向思维开创新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似原理助力制造技术”四个方面深入阐述了课程思政融合的理论原理、思维启迪及融合应用。
尹洪峰对李言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他表示,育人先育德,课程思政和实验教学的融合,有助于实验教师把育人观念贯穿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三观”,明确人生价值,树立正确人生方向,使专业知识技能和思想政治素养同时提升。实验与思政的融合也有利于打破思想政治教育“孤岛化”的困境,助推“三全育人”体系从严从实、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形成立德树人合力,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他希望,实验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需兼顾对学生品行、素养、价值观等能力的培养,做到思政教育和实验教学全过程有机融合,真正做到教书与育人两不误。
李言教授简介:
李言,男,1960年出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西安理工大学副校长、机械工程学科带头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负责人。现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国家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机械制造技术”负责人。兼任教育部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实验与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监事等。先后荣获机械部“中国机械工业青年科技专家”、首届“陕西省青年科技奖”、陕西省“教学名师”、“师德标兵”和“师德楷模”、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等称号;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加工工艺、难加工材料及深孔加工、新型加工原理与成形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和省部科技项目以及企业委托项目60余项,获省部级教学和科技进步奖10余项,主编《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先进制造技术与系统》等教材/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SCI/EI收录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文字:呼洋洋 图片:任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