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人才培养 >>学科介绍

    按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结合冶金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院2010年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学科建设要坚持并贯彻“扬优、支重、改老、扶新”的方针,积极支持重点学科,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学科,大力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坚持以人为本,以学术梯队建设为重点,以学科结构调整为切入点,以研究基地建设为依托,突出特色,培育和形成优势学科群,进一步提高学科整体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目前的主要问题 

    1、对学科建设的认识问题  学科带头人要深入理解学科建设的内涵和深层次问题;面上要使广大教师充分理解学科建设的内容和任务;学院各层次的管理要逐步建立以学科和学科带头人建设与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管理理念,使我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为中心,质量建院,内涵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真正深入人心,成为广大教职员工的自觉行动。

    2、培育学科特色的问题  跟踪性研究有余,原创性和前沿性研究不足;对本学科国内外了解不够,学科建设显得比较盲目、被动,没有强烈地培育本学科特色的意识。因而,我院目前大多数学科特色不明显、成果显示度不高,影响了学科的整体水平,成为学位点申报的主要问题。就我院而言,学科建设的特色应该从市场需求、支撑区域或地方的主导和优势产业、发展交叉学科和国家优先发展的空白高新技术领域中培育产生;同时,用高新技术提升我院传统的优势学科,从而产生新的优势和特色。 

    3、造就后备梯队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1)学科带头人数量不足,个别学科方向无稳定的梯队;2)学科带头人年龄相差较大,学科梯队中缺少40-50岁年龄段的骨干教师。 

    4、实验室建设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不足,造成目前实验设备陈旧、实验方法和手段落后的局面,已很难适应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需要。 

 

三、奋斗目标 

    1、调整学科结构  

  在充分研究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我院的实际出发,要紧紧围绕地方和区域经济建设的需要,结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发展的方向,以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导向,调整学科结构和学科研究方向,通过调整、重组、增设、构建等方式优化整合,逐步形成学科结构相对合理,优势明显,主干学科与新兴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体系。在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突出特色,形成较大跨度的学科交叉和融合,增强学科的整体优势。 

    ——拓展本科专业和硕士点的授权点:在现有钢铁冶金、材料加工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冶金物理化学四个工学硕士点的基础上,拟再增加有色冶金、热能工程两个工学硕士点,使我院的工学硕士点达到6-7个。同时积极申报热能工程、艺术成型两个本科专业,使我院本科专业从目前的4个增加到6个。 

    ——从陕西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重点加强和发展与陕西省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的学科。如: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生物工程、材料加工等相关的学科。 

    ——结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方向,重点发展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力争形成优势学科群。 

    ——学科、专业设置要适应市场需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2、加强学位建设

    从现在起到2010年,加大对冶金物理化学、材料加工工程、钢铁冶金、化学工程与工艺等学科的建设力度,使这些学科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力争将材料加工工程、冶金物理化学和钢铁冶金学科建成二级学科博士点;争取再申请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 积极拓展新的工程硕士授权领域,争取工程领域的授权再增加1-2个,总数达到4-5个。 

 

    3、支持省级重点学科的发展

    使现有的省级重点学科冶金物理化学在3-5年内有一个较大发展,力争上一个新台阶,真正发挥重点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知识创新等方面的辐射、带动和影响作用。力争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和冶金工程学科成为陕西省重点学科,使学院重点学科总数达到3个。 

 

    4、加强学术梯队建设,加大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到2010年,使省级学术带头人达到2-3人,校级学术带头人达到15--18人,力争培养引进3-5名在同学科有知名度、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使每个硕士点学科都有明确的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学科带头人。 

 

    5、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积极探索具有西部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形成人才培养结构和层次相对合理的格局,规范和加强对工程硕士的培养与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力争2010年在校各类研究生总数达到500--600人。 

 

    6、形成特色研究方向

      重点支持已有一定的基础和科研实力、对地方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学科研究方向,通过重点突破,带动我院整体科研实力的增强和发展。 到2010年,形成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特色研究方向3-5个。 

 

    7、加强研究基地建设,创造科研工作的良好氛围

    对基础较好,短时期能形成优势的学科,要采取基地化投入建设方式,使其科研条件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通过一流科研条件,吸引和培养一流人才,拿高水平项目,出高水平成果。形成人才、项目、基地有机配置的良好科研环境。在材料、冶金学科中重点建成几个科研条件处国内一流的实验室,带动整体科研发展。到2010年,力争建设成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 

 

    8、建立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紧密结合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紧密抓住陕西省的有色金属资源进一步开发和冶金、石化、能源三大支柱产业的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契机,建立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从源头上解决科研经费和成果转化问题,探索一条学校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和校企合作的新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纵向课题,使科研上水平,上档次;一手抓重大横向课题,使科研面向经济主战场,为经济建设服务。坚持产学研相结合,要充分发挥我院在材料、冶金、石油化工等方面的科研优势,从科研立项开始,就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建立的工程研究中心为依托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方向,合理应用市场竞争与合作机制,组织科技攻关,使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发展系统化,基地化,加快我院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进程,为陕西省经济建设服务。

 

    9、提高科研工作对学科建设的贡献率和显示度,为学科发展和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起重要支撑作用

     要紧紧围绕学科发展方向,通过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的科学研究与开发,促进和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培养一支教学和科研并重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争取承担3-5项国家级项目,争取年科技经费增长率达到20%,每年获省部级以上奖3-4项。到2010年年科技经费达到700万元,在国内外各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达到100篇,其中在国家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上发表论文达到80篇,被三大索引收录论文达到20篇以上,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达到8-10项,力争省部级一等奖1-2项,国家级奖1-2项,专利授权10项以上。 

 

四、拟采取的应对措施 

    1、建立院长领导下的学科责任教授负责制,逐步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主的学科建设管理体制

    这方面,基本的做法应该是,按学科(专业)、学位点设置学科责任教授,根据学院学科责任教授上岗条件,在院长的领导下真正赋予学科责任教授一定的“行政权”,包括学科建设的规划权、用人权和专项经费使用权,使责任教授的“责、权、利”得到统一,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科建设上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另外,在学科责任教授的上岗机制上采取竞聘制,大胆让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担负起学科建设工作的重任。 

 

    2、成立相应的学科建设暨研究生教育评估督导专家小组明确目标,加强责任,促进学科建设系统工程的研究与开展。 

 

    3、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步伐

    积极利用学校的优惠政策,大力宣传,引进高层次人才,使学术梯队结构合理、形成学术团队,支持学科建设的发展。 

 

    4、加大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力度

    实验室硬件建设的好坏,是学科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能否吸引高层次人才的主要因素。学院准备积极争取学校的支持,并拓宽思路,同相关工业企业共建工程中心,争取大企业的资金,武装自己的实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