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制度 | 最新公开信息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受理方式 |  监督投诉|  建大主页
 信息公开目录
- 学校概况 -
- 学校综合事务 -
- 干部工作 -
- 人事师资管理 -
- 财务管理 -
- 招标与资产设备 -
- 学科建设 -
- 教学科研 -
- 学生工作 -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 校园安全 -
信息公开目录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信息公开目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六届二次教代会校长工作报告
2019-11-4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

大家好!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审议。

第一部分  2018年工作简要回顾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对标一流、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追赶超越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的勇气和魄力,使学校事业发展跃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高度。下面我从十个方面汇报学校2018年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是学校迈入“省部部”共建行列,开启办学历程新篇章。教育部与陕西省、住建部共建我校是彰显实力、扩大影响、争取资源的重要途径。在教育部收紧严控的情况下,我们抢抓机遇,排除万难,于2018年12月25日正式步入“省部部”共建行列,使学校成为近一年多唯一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高校,也是土建特色高校中唯一同时与教育部、住建部共建的高校。按照协议,陕西省、教育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从经费投入、学科建设、生源结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人才队伍、交流与合作、促进城乡建设发展等方面支持我校。实现“省部部”共建,践行和发扬了“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建大精神,提振和坚定了广大教职员工“创一流,争百强”的信念,对建设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国内高水平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学校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按照党的十九大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学校强化顶层设计,在校院两级管理、一流学科建设、一流专业建设、研究生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科技成果转化、干部人事考评机制、资源绩效管理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等重点领域持续深化改革,制定、修订重大(重要)制度20余项。为了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服务陕西和我国西部主导产业方向,学校整合学科资源、优化布局,新成立建筑设备科学与工程、资源工程、公共管理、化学与化工4个学院。持续的深化改革释放出显著的发展红利,在“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我校一举进步10名,从2018年的第163名提升至2019年153名;在2019年中国大学本科院校综合竞争力总排行榜中,我校从2017年的110名、2018年的104名,进步到2019年的100名,实现了“十三五”进百强的奋斗目标。

三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育,长期坚持以本为本,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2018年,获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位列全国高校第55位。13人入选新一届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2022),其中4人为副主任委员,位列全国高校第41位。出台《本科生综合素质教育学分考核认定办法》3.0版、《本科生创新竞赛成绩折合学分认定办法》和新的《本科生评优奖励实施办法》,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同心、同力、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局面。大学生获国际、全国奖项490项,较上年增加4.7%,其中在高教学会评估竞赛中获得23项国奖,较上年增加64.3%。在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2项和优秀组织奖,实现了金奖的突破。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优秀创作奖1项,学校获优秀组织奖,获奖位列全省高校榜首。

招生就业工作稳中有进。全年招收本科生4980人,较上年增加150人。本科招生文、理科全国平均分分别高出省控线23.3分和62.3分,较上年分别提高3.8分和2.4分。本科生、研究生初次就业率达96.02%、92.36%,保持在全省前列。

四是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全年招收研究生2396人,较2017年增加97人。研究生共发表SCIE/SSCI/EI收录论文627篇,SCIE/SSCI数量较上年增长17.6%;研究生参与的科研项目获准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3项,占获奖总量的48.1%。获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省级硕士学位论文抽检通过率首次实现100%。2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挂牌。与中建西北院共建的首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通过考核验收,并作为典型案例在全省高校通报表扬。

五是学科内涵建设持续加强。召开学校学科建设工作会,全面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学校入选陕西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筑学入选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学科,4个学科入选培育学科。实施一流学科建设计划,立项支持建设25个学科,建设重点学科团队45个,遴选学科、学术带头人96人。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硕士专业学位点各1个。设立4个院士工作室。召开全校学风建设工作大会,进一步加强优良学风建设。

六是人才队伍水平不断提高。全职引进南非科学院孙博华院士。全年引进博士人才102人,创历史新高,其中E类以上人才40人。聘任英国社科院杨威院士等18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兼职教授。刘加平院士团队入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人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1人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19人分别入选省“千人计划”、省杰青、省“特支计划”等省级人才项目,2个团队分别入选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省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强化师德教风建设,2人分获陕西省“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称号,1个学院获“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七是科技工作和服务社会水平不断提升。获批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双双实现零的突破。住建部和我校共建成立中国城乡建设与文化传承研究院,是住建部在全国设立的三个国家级智库之一。获准国家级项目84项,较上年度增加37项。新增省级科研平台4个、省级智库4个。SCIE收录论文323篇,较上年增长10%,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统计源发表论文总数位列全国高校第84位,授权发明专利517件,较上年增长26.1%,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首次进入全国百强。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7项,较上年增加12项。全年科技合同总额3.61亿元,较上年3.01亿元增加20%。探索基于团队控股的“研究院+公司”的成果转化新模式,应用于膜分离技术团队,已孵化多家高新企业。《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18年度报告》显示,我校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0.36亿,居高校第33位。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转化科技成果获得的现金和股权奖励给科技人员金额0.28亿,居全国高校第21位。“四技合同”(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转移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3.66亿,居全国高校第30位。

八是开放办学步伐不断加大。全年招收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留学生15人,较2017年增加12人。在校外国留学生总数达170人,较上年的83人增加了104%,生源国别首次超过30个国家。安德学院圆满完成2018年270名本科生的招生任务,首批招收硕士研究生28人,学院在校生规模达501人。吕勒欧孔子学院接收汉语学习者350人,较上年的213人增加64%。新签续签校际交流协议20项,海外友好院校累计达到99所。学校获批“孔子学院奖学金”接收院校。全年教育基金会共签订捐赠协议46份,到账资金1981.72万元。举办“梦回长安——百万校友回归”专场活动,签约金额4015亿元,位列举办高校第一。

九是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开源节流,全年财务收入15.07亿元,较2017年增加1.77亿元,增长13.26%,支出14.38亿元,收支平衡,略有盈余。完成工程结算审计76项,送审金额1.02亿元,审减金额1014.9万元,审减率9.86%。完成财务审计项目75项,审计覆盖资产总额58亿余元。以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为抓手,不断深化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改革,学校国有资产、招标采购、信息网络服务、图书档案管理、后勤服务保障等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十是推进校园建设,持续改善民生。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获得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基建融资1.8亿元。主动协调市、区政府,争取和节约建设资金近1亿元。完成草堂校区市政管道供水、供气、供暖、防洪渠等工程。教职工公寓室内外主体工程全面完工。附属学校教学楼项目二期工程竣工。草堂校区紫阁书院Ⅲ标段竣工验收,紫阁书院整体建成。图书馆项目主体封顶。体育运动中心、华诚博远游泳馆竣工。建科大厦投入使用,学校取得预期收益。在“拆一建一”严格政策下,实训大楼项目拿到《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完成了桩基工程。

完成雁塔校区南院家属区13号楼加装电梯示范工程。完成草堂校区剩余教职工公寓选房工作和1832套公寓的交房工作。全校绩效工资在2017年增加3600万元的基础上,2018年又增加3000万元,教职工待遇稳步提高。附属学校的办学质量持续提高,有效解决了青年教工的后顾之忧。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在上级组织的正确领导,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取得的。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在座的各位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学校改革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如:学校还没有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学科评估尚未有A类突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要;高水平标志性科研项目和成果还偏少;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公房改革、服务保障、实验室管理、办学国际化水平、新校区建设等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迎难而上,争取主动,拓展更大发展空间。

第二部分  2019年主要工作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实施“十三五”规划,实现追赶超越的关键之年。学校将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百倍珍惜得来不易的大好局面,乘胜追击,顺势而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省部部”共建新起点书写新时代的“奋进之笔”。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汇报2019年的19项重点工作。

一、以“省部部”共建为契机,深入推进学校改革发展

1.落实“省部部”共建学校举措。将我校建设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之一,争取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是“省部部”共建的目标。要以共建为契机,主动争取各方支持,推动学校发展。要加强与陕西省、教育部、住建部相关部门的对接沟通,深入领会贯彻上级部门对我们的指导,研究制定落实工作方案,逐项逐条地落实共建各方支持学校发展的内容。

2.深入推进综合改革。一是充实完善学校综合改革方案,动态调整追赶超越、“十三五”规划指标,加强督导检查,确保落实到位。二是启动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5)及“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预研工作。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下移管理重心,推动试点学院深化改革,鼓励非试点学院制度创新。四是加快机关职能梳理,出台机关机构改革实施方案,推进落实。五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干部和人事制度、科技产业管理体制、资源配置机制和后勤管理等改革,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二、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一是深入开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学习、大讨论、大落实”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二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改革创新,打造精品课堂,确保思政和德育课成为传播新思想的坚强阵地。三是围绕立德树人,提升我校书院特色和书院文化,发挥好书院的育人作用。

4.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一是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标志性教育教学成果的培育和建设,做好2019年省级教学成果奖推荐申报工作,力争实现新突破。二是服务国家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加快推进《一流专业项目实施办法》,力争更多专业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做好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和其他专业评估认证复评工作。三是响应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快形成高考改革与人才培养的有效联动机制,推进大类培养。四是明确培养目标,优化毕业标准,推进多元化课程考核改革,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评成绩中的比例,实施全过程学业评价,做到真管真严。五是修订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和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办法,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做好2019年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申报。六是加强教材建设,争取“十三五”国家级精品教材和“十四五”规划教材有突破。七是启动智慧教室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八是全面落实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建立对教师投入教学的激励约束机制。

5.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一是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让研究生在参加与国家战略密切相关的科研课题中提高创新能力。二是强化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与考核,落实学院(学科)主体责任,严把新建基地审核关,注重现有基地的考评与监督,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三是制定提升研究生科研产出激励措施,鼓励支持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提升研究生对学科建设贡献度。四是完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考核方式,力争获准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4篇。五是进一步完善学位论文抽检办法,落实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问责机制,完善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六是健全导师评聘机制和培训体系,将立德树人作为导师评聘、培训与考评的核心内容,着力提升导师育人能力和指导水平。

6.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一是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制和多部门联动机制,整合资源,建立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全覆盖、教师全参与的双创教育模式。完善创新创业“1+1+X”课程的教学内容。二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及基地建设,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做好实验开放项目的质量和绩效评估,加大对创新创业工作的支撑。三是扩大大学生国、省、校三级双创训练的覆盖面。加大支持力度,提高大学生参加“互联网+”等创新创业竞赛的成绩。四是出台学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办法》,构建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依托优势学科,培育重点团队参加国内外竞赛,力争全国研究生可比类竞赛成绩取得新突破。

7.做好招生就业工作。一是积极应对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稳定本科生招生规模,扩大出省计划比例,提升生源质量。二紧密跟踪教育部推免生“优选优培计划”,提升推免生接收数量和质量。三是深入推行“本硕一体化培养计划”和“研究生生源质量提升计划”,提升硕士生源质量。在部分学院试行“本硕博”一体化培养,着力提升博士生源质量。四是加强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开拓就业市场,拓展就业渠道,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

三、对标中省一流建设,提高办学综合竞争力

8.加强学科内涵建设。一是优化学科布局,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使学校人才培养满足国家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需要。二是利用优势特色学科群和高端学科平台,在国家新政支持下吸引更多优秀研究生为学科建设作贡献。三是修订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办法,出台学科建设考核评价实施细则,激发学科团队建设积极性。四是依托优势学科及相关支撑学科,探索学科集群建设管理模式,加强学科研讨与交叉融合,承担大项目,培育大成果,推动优势学科冲击一流。五是依托院士工作室,举办院士论坛,瞄准学科前沿,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凝练学科方向,培育优秀学科团队和拔尖人才。六是积极开展学科发展数据动态监测,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材料科学、环境与生态学早日进入ESI前1%。

9.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落实陕西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完成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研究报告,找准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二是按照统筹推进、合力共赢,分类指导、分层竞争,因才施略,各尽其能的原则,做好新一轮全员岗位聘任工作。三是加强长江学者、千人计划、杰青等高端人才的遴选和培养。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全年引进师资不低于100人。四是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绩效为杠杆”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向,优化完善已有制度,鼓励产出更多的高水平成果。五是落实好“优秀青年学者”支持计划,充分发挥博士后流动站的育才作用。六是制定教师培训计划,有目标、有计划地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外访学进修,切实提高教师队伍水平。七是贯彻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10.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前沿,制定学校《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办法》,提高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产出更多标志性成果。二是紧盯国家“十四五”重大战略需求,加强重大重点项目策划。三是聚焦中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建立青年创新团队培育机制。四是大力支持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城乡建设与文化传承研究院、膜分离技术研究院等重点科技研发平台建设等。五是拓宽省部级、国家和国际奖励申报渠道,争取获准更多的国家、省部级科研奖励。六是理顺成果产出和激励机制,释放成果产出潜力。七是加强学报建设。力争学报(自然版)进入国家CSCD核心库。

11.增强服务社会能力。一是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行业和地方重大需求,解决重大问题。二是加强智库和研究基地建设,打造高端智库品牌。规范继续教育管理,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拓展城乡建设管理、市政环境、材料冶金等行业培训。三是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积极探索、总结“研究院+公司”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四是不断强化资产经营公司内涵建设水平,提高对学校发展的综合贡献度。五是支持华清集团稳中求进,融合共赢,和谐发展。

四、扩大合作交流,不断提升学校影响力

12.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一是申报国家“111”引智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加大专业类高层次外籍教师引进力度。二是巩固和深化友好院校交流合作,拓宽海外培养渠道。三是建立“一院一策”国际交流服务机制。试点建设国际化团队,发挥团队示范引领作用。修订相关制度,优化出国(境)审批及管理工作。四是利用孔子学院的文化交流平台,申报教育部中-北欧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五是召开学校国际化工作会议。

13.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一是深化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试点实施“课程+讨论”模式授课,推动考核模式改革。建立安德学院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制定安德学院授课教师考核激励管理办法。二是完善本科国际交流学生及留学生的课程成绩及学分认定、学位互认。完善留学生本硕博培养体系,推出特色专业英文学历项目,继续扩大留学生规模。

14.深化合作共建。一是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强化学校与校董、校友的沟通与交流,推进校董校友会合作交流平台建设。培育捐赠文化,扩大教育基金规模,助力学校事业发展。筹备建立“校友之家”,办好第二届校友合作发展论坛。

五、加强公共服务保障建设,提升综合服务保障能力

15.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一是拓展数据流通渠道,完善数据共建共享体制机制,完成学校统一数据标准。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与应用。二是提升信息系统效能,推进二级部门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业务系统的数据融合。三是实现雁塔校区教学及办公区无线上网全覆盖。

16.推进校园基本建设。一是完成西部绿色建筑示范中心建设工程、图书馆工程、机电—信控教学实验中心II期工程、主田径场及地下车库主体工程、雕塑与摄影实验室主体工程、东大门南侧、学府城北侧、主田径场东侧环境整治工程。污水处理厂竣工、验收、移交并良性运行。二是完成草堂校区二期供电增容。三是推进草堂校区剩余105亩土地征地工作。四是根据雁塔校区科技创新园区发展规划,力争在配套政策、融资、招商引资上获得支持,推进雁塔校区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五是开工建设原热力中心改造项目。六是推进绿建中心和新青年教师公寓+留学生公寓项目报规报建工作。七是实训大楼项目施工进度达到正负零。

17.加强公共服务保障建设。一是积极开源节流,提高财务保障水平。加强预算管理,全面开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财务规范管理,完善学校内控体系建设。二是加强对工程项目变更、签证的管理,落实先审批后实施原则,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做好财务收支、基建工程、修缮工程、科研经费等各项审计工作。三是推进公用房资源配置改革,加强经营性用房的效能管理,出台经营性用房管理办法。四是完成4个新学院公用房配置及装修改造工作,做好信控学院、机电学院、资源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搬迁工作。五是探索教职工住房管理体制新模式,推进房屋流转及公租房申请工作。六是扩大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后勤服务的范围,优化后勤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七是优化雁塔校区图书馆空间布局,做好草堂校区图书馆内部建设工作,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

18.加强民生工程。一是完成新一轮教职工工资普调工作,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继续增加绩效工资和福利待遇。落实离退休教职工相关政策。二是完成草堂校区教职工公寓交房和物业管理前期准备工作。三是加快推进雁塔校区多层加装电梯工程,完成9号住宅楼加装电梯工作,调研雁塔校区多层住宅情况,力争做到应装尽装。四是交付并投入使用附属学校教学楼二期工程,支持办好附中、附小、幼儿园,解决青年教职工的后顾之忧。五是做好食品卫生、疾病防控、医疗服务等工作。

19.助力脱贫攻坚。一是发挥学校学科、人才和科技优势,做好“双百工程”结对帮扶、联帮联扶、驻村帮扶工作。深入开展“万名学子扶千村”大学生社会实践扶贫攻坚专项活动,建设好示范基地和实体项目,推进消费扶贫、文化帮扶等活动,助力洛南、丹凤脱贫攻坚。二是关心和帮助困难职工工作生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建立困难学生经济、学业、心理、就业等方面的精准帮扶体系。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今年的工作施工图设计已经完成,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希望大家站在“省部部”共建的新起点,踏石留印、抓铁有痕,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建设任务,以奋进之笔,谱写学校事业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