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预期建设成效(包括条件与环境、实验队伍、实验教学、体制与管理、示范与辐射、特色等方面内容,应有量化指标)
(1)统筹资源,优化设置,多方筹集,建设好草堂校区新实验教学分中心,打造成西部地区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统筹示范引领区和创新人才培养环境示范区
(2)继续加强创新教育平台建设,加强本科生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以工为主多学科的大学生创新平台。通过参与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课程设计,拓展创新平台,使参与创新的学生在“十三五”末达到2000人。
(3)优化提升结构工程与抗震实验室等5个群组,改造和形成15门新课程,300个专业实验内容,依托科研成果,自主研制和协同创新设计10套以上实验室系统新装置,申请专利30项以上。
(4)加强实验队伍人才的培养力度,力争国外培训交流10人次,国内培训交流100人次,具有企业或工程实践经历教师达90%。
(5)争取教研立项国家级5项,省部级10项,校级30项,公开发表教研论文50篇。争取科研立项国家级20项,省部级30项,校级40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0篇。
(6)加强实验教材建设,计划出版实验教材10本,编制实习指导书15本,打造省级精品实验课程1门,校级精品实验课程3门。
(7)拟承办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学/土建学科组会议1次;举办大学生国家赛事1次,省级赛事5次,校级赛事10次。提升中心的影响力和大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