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主页 材料与矿资学院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回首2015——国内在science\Nature上发表的材料科技论文
编辑:      发表时间:[2016-01-25]       阅读:1324

(来源:材料人

Science 和Nature作为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在科学界是如雷贯耳,其刊登的文章具有极高科学价值,现在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过去的一年里国内材料科技工作者在两大期刊上的论文。

 

1:湖南大学联合斯坦福在铝电池研究领域取得突破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和湖南大学的鲁兵安副教授等人用石墨作为正极材料,并用一种相当于盐溶液的离子液体作为电解液,解决了铝电池研究在材料上的瓶颈问题。由于三维石墨优良的导电性能和巨大的比表面积,能够极大的缩短电池的充电时间。

 

该成果发表在2015年4月7日的Nature上,论文地址:

http://www.nature.com/doifinder/10.1038/nature14340

 

2:天津理工大学制造出超弹性导线

天津理工大学与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等学校合作,成功将普通的橡胶复合碳纳米管材料制成一种特殊的超弹性导线。研究团队将超轻的碳纳米管导电薄膜缠绕在橡胶芯上形成多级褶皱结构,使得弹性导线拉伸过程中导电层的总长度几乎没有变化,实现了弹性纤维拉伸过程中稳定的电学性能。

 

该成果发表在2015年4月7日的Science上,论文地址: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49/6246/400

 

3:中科院在解决非晶材料材料老化问题上迈出关键一步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汪卫华、白海洋和博士研究生鲁振与剑桥大学教授A. L. Greer领导的研究组,以及日本东北大学D. V. Louzguine-Luzgin 领导的研究组合作,发展了一种简单的非晶合金材料热循环处理工艺。该工艺将非晶合金在液氮或者液氦中浸泡几分钟,然后快速升温至室温并保持几分钟,如此多次循环。经过数十次循环之后发现,非晶合金整体能量升高,大大提高了非晶合金的宏观塑性。

 

该成果发布于2015年8月1日的Science上,论文地址: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sci-hub.io/doi/10.1002/pssa.201532638/full

 

4:北京大学发现二维超导和超导-金属相变行为

北大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二维超导和超导-金属相变行为。这是首次在低维体系以及超导体系中发现和证实量子Griffiths奇异性,并且有可能是对超导-金属相变的具有普适性的物理解释。这项工作不仅是发现了一种新的量子相变,而且对超导等量子材料体系中量子临界行为的理解提供了新的思路。

 

该成果发布于2015年10月15日的Science上,论文地址: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5/10/14/science.aaa7154

 

5:华科大研发出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国家实验室副教授陈炜自主研发的大面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经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光伏技术研究中心认证,达到国际最高效率15%。陈炜团队通过测试数万条电池电流/电压输出特征(IV)曲线,发现“P-i-N”反式平面结构电池更容易消除迟滞现象;通过实施界面工程,成功将该“P-i-N”结构小面积(0.09 平方厘米)电池的效率提升到18.3%,大面积1.02平方厘米电池的效率提升到16.2%。

 

该成果发布于2015年11月20日的Science上,论文地址: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50/6263/944

 

6:北科大关于材料腐蚀的研究获得重大突破

材料腐蚀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环境灾难。北科大李晓刚教授团队提出了“腐蚀大数据”的原创概念,并围绕这一概念,提出了处理“腐蚀大数据”理论层面的关键研究行为等一整套理论体系。

 

该成果发表在2015年11月25日的Nature上,论文地址:

http://www.nature.com/news/materials-science-share-corrosion-data-1.18845

 

7:北航在热电能源材料领域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立东教授与美国西北大学等学者发现空穴掺杂SnSe可以显著提高它的热电性能。与非掺杂材料相比,它在300-773K宽温区范围内的热电性能大幅提高,是目前将废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最高的材料,从而使硒化锡在国际新能源领域的实际应用迈出了关键一步。

 

该成果发布于2015年11月26日的Science上,论文地址:

http://www.sciencemag.org.sci-hub.io/content/351/6269/141.short 

 

8: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发出新型石墨烯

该所科研人员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氮掺杂有序介孔少层碳材料(微观厚度少于5层),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储能特性。研究团队发现氮原子在石墨烯中的结构不仅影响电极材料的氧化还原电位,还决定了电极材料的电容量。

此外,他们获得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该类材料的能量密度还可以通过拓展电化学窗口进一步提高,获得更高能量密度的超级电容器。

 

该成果发布于2015年12月28日的Science上,论文地址: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0/6267/1508.abstract

 

9:中科大电催化还原CO2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中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谢毅教授和孙永福特任教授课题组设计了一种杂化模型体系用来研究金属表面氧化物对其自身金属电催化性能的影响。

该研究展示了金属原子在位于特定的排列方法和氧化价态时,可能具有更高的催化转化活性,即超薄二维结构和金属氧化物的存在提高了催化还原CO2的能力。

 

该成果发表在2016年1月7日的Nature上,论文地址:

http://www.nature.com.sci-hub.io/nature/journal/v529/n7584/abs/nature16455.html